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东北财经大学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佳绩
东北财经大学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佳绩
2025年02月25日

前,《中国青年报》以专版形式登载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获奖名单。在本届竞赛中,我校217个团队,1300余名学生参加校赛,荣获国家级铜奖3项,省级金奖4项、银奖6项、铜奖10项。本期推文将展示我校国家铜奖和省级金奖共7个项目的详细情况。

获奖作品展示

image.png

项目名称:

带代传——基于 AI 的汉语口语教学与文化传播平台

所获奖项: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铜奖

项目成员:汤启翔、高华悦、王严、蔡新仪、范茜然、王天岳、马涵、周文滔、张俊铄、刘芸菡、蔡伶柯、曹珍瑞、朱子华、盖俊汝、翟真诺

指导教师:高明、屈超、常弘、陈墨、王胜男

作品简介:

语言通,则文化通;文化通,则民心通。本项目创新文化传播与汉语口语学习方式,旨在促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致力于构建包容、多元的教育平台,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用心构建命运共同体,画好世界“同心圆”。项目运用多模态智能识别、服务意图识别与拟人表达所涉及的图像、语音、文本的多模态融合检测,借助“一带一路”政策性便利,基于AI测评为客户带来更便利、更专业、更趣味的学习教育平台。

项目亮点介绍:

“带代传”直击教育市场,不仅在模式上创新,更在技术上采用前沿AI技术对教育进行智能化发展。覆盖客户群体广泛,进行中英文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教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针对目前的线上教育市场,项目结合目前已有的声学体态模型及多模态识别,为用户打造课练一体化教学服务拓展同时在学习完成相关知识以后在语言练习表达阶段,采用多方位,多维度地精准练习,课前测评预估用户水平,根据水平智能推荐适合的课程,并在课程中为用户带来“随听随练”的服务,保证客户使用过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轻松学习。“带代传”结合声学体态模型及AI技术,实现让用户在虚拟现实的场景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并能够应用,进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开创性地将此前多用于游戏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行业,实现文化传播功能,具体应用在于为用户提供不同的场景模拟,使用户身临其境,学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应用与表达。

项目成果展示:

本项目已获得2024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铜奖、辽宁省金奖;2022年SODA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国家级二等奖,2022年大创国家级项目结项等诸多奖项。

本团队已与行业内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全资子公司签订相关技术服务合作意向。团队共有1项专利,1项软件著作,4篇学术论文,并且专利权、软件著作权或作者均为团队成员和指导教师。本团队还开发了一套多模态评测系统,在语音方面,识别精度高达99.3%,比传统模型提升了9.2%。

本团队编写了一套精品国学课程,形成中文教案51万余字英文教案13万余字及期末试卷,截至目前已累计为145名“一带一路”留学生进行了20节课程的讲授,共计课程时长30小时。

image.png


项目名称:

农政大集——助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落地实践平台

所获奖项: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铜奖

项目成员:赵婉伊、崔予杰、牛夕文、朴贞燃、扈瀞文、徐颖、高鹤闻、孙伟华、罗昊、谌琪霏

指导教师:崔惠玉、李静怡、丁兆君

作品简介:

农政大集,是东北财经大学与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联手打造的国内首家惠农政策落地帮扶平台。聚焦最新惠农政策,开展政策宣传、解读;涉农知识科普;农企税收筹划、业务咨询等公益性活动,同时联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农事信息宣传等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助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涉农政策真正达成“扶农、惠农、兴农”的根本目标,助力乡村振兴。

项目亮点介绍:

(一)政策解读,看懂更要用好

“农政大集”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政策解读服务,旨在提升农民的对社会福利与政策利好的认知水平,提高农民的参与度与幸福感,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总发展战略,精准解决涉农政策发布过程中信息收集效率低下、信息解读水平欠佳、信息利用效果微弱等难点痛点。

(二)技术助农,创建智慧乡村

除了交流方式的便捷化、低成本化,科技的发展使智慧农业进入新发展篇章,农政大集团队将基于“互联网+”的“生态协同式”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将农业科研人才、技术推广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有机结合起来,推广新兴农业技术,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三)教育扶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农政大集” 打破原有的助农模式,加入线上教学课程及直播讲座。让云助农“活”起来。严格完善的线上课程审核制度,筛选出优质的助农视频为乡村振兴服务。平台最大化地减少线上助农弊端,精准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项目成果展示:

参与帮扶的香福园农场借助财政惠农贷款和技术更新成功扭亏为盈;缘来聚家庭农场在帮助下了解到新增果树补贴政策,成功申请到35万财政补贴,缓解了资金压力。此外,以多种形式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筑牢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真正做到“支农、惠农、兴农”。本项目以“案例大赛”等多种实践形式助力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真正做到研究中国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团队事迹获中国经济新闻网报道,让高校助农优势被社会所广泛了解和关注。

image.png

项目名称:

碳行者—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低碳智能生活管家

所获奖项: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铜奖

项目成员:杨雨晗、王昱、李思娴、孙紫萌、邓佳伟、张诗颖、张玉欣、黄家琦、杨丽、陈雨然、杨濮好、张舒晗、谭雅洁

指导教师:刘壮 刘宁宁

作品简介:

本项目基于知识图谱技术,构建低碳智能生活服务体系,围绕碳足迹、碳回收、绿色出行等领域,通过智能设备和多维数据整合,实现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本项目依托金融科技实验室,推动深度知识图谱构建及场景应用,提升低碳生活的智能化、便捷化和精准化,为用户提供全面高效的低碳服务,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项目亮点介绍:

本项目创新应用知识图谱技术,构建双碳领域数据整合体系,实现多维度碳排放量化分析与技术融合;系统覆盖金融、生活、消费等场景,提供碳排放跟踪、碳积分管理、绿色出行等服务;通过智能算法精准匹配低碳行为路径,助力低碳技术普及;聚焦碳资源循环与绿色生活普及,紧扣国家“双碳”战略,推动绿色发展与全球气候治理。

项目成果展示:

本项目研发了以碳行者为代表的低碳生活管理系统,实现了用户端与企业端的双向连接。系统有效提升了用户对碳排放的感知和管理能力,并通过技术创新和数据整合推动了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的普及。预期成果将逐步覆盖多场景低碳应用,助力实现碳服务的全流程智能化,成为践行国家“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工具。

image.png

项目名称:

“微光不息·萤火传情”连续14载法律服务公益行

所获奖项: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辽宁省金奖

项目成员:刘姝敏、刘祉妤、杨灵丹、郭启锴、唐赫晨、孙敬宜、肉孜麦提·吐尔逊、孙源杉、姚海旭、郭英男、艾浩然、敖煜婷、杨芯淇

指导教师:褚霞 孙晓燕

作品简介:

本项目以辽宁省为主要基点,进行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一方面通过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来为老百姓进行公益服务,积极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号召,另一方面发挥高校建设平台,为学院搭建实践性法律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团队通过社区行、校园行、乡村行、校园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实践调研,深入辽宁省各个地区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律服务活动,努力推进法律服务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行业化,让更多人感受到法治文明的进步。

项目亮点介绍:

项目团队积极响应公益创业号召,将专业优势与服务社会紧密相连,有机融合育人、科研与社会服务。秉持弘扬法治、援助、奉献的精神,以发扬法律人担当为使命,致力于持续为社会贡献力量。

团队成员凭借深厚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深入辽宁各地,通过多样化的服务形式,走进乡村、社区与校园,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活动。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关键作用,深入乡村一线,与百姓面对面交流,精准把握他们的法律需求与困惑,进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提供贴心实用的法律服务。

为契合时代发展趋势,项目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在法律服务领域的应用,精心打造了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集成普法宣传、智能咨询、文书模板下载、视频咨询等多项功能,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平台,有力保障了服务的长效性与稳定性,让法律的温暖惠及更多人群。

项目成果展示:

过去14年,项目团队的足迹遍及辽南旅顺、辽西朝阳、辽北抚顺、辽东桓仁满族自治县以及辽中鞍山,涵盖4个地市、6个区县,在当地成功举办多次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义务法律咨询等活动。深入30多所中小学,为近5000名中小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开展了17次调研,参与人数500余人,涉及人数3500余人,11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活动覆盖3000余人,发放普法手册超8000本,接待法律咨询超3000件,完成回访1200多件,主持调解500多件,代写法律文书600余件。项目荣获5项国家级、13项省级奖项,获上百次新闻报道,还与司法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合作,有力推动了法律服务的发展。

image.png

项目名称:

布谷计划——构建看得见的爱心人士与孤儿群体桥梁

所获奖项: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辽宁省金奖

项目成员:汪佳颖、黄奕璇、童童、唐敏、赵诗语、武锦辰、滕丹昵、张诗曼、王慧林、黄熠雯、宋美漩、谭雅心

指导教师:姚慧

作品简介:

“杜鹃托孤,宝贝不孤”,本项目致力于通过网络的桥梁,解决互联网公益发展不均衡、孤儿群体关注度不高、专项捐赠渠道匮乏的痛点。通过大学生群体哥哥姐姐的身份去号召,一起凝聚温暖帮助、关爱孤儿群体。布谷计划致力于打造连接孤儿群体与爱心人士的桥梁,在物质上与心理上给予孤儿群体双重的呵护。布谷计划以为社会关爱孤儿提供更便捷有效的途径,搭建一座看得见的社会爱心人士与孤儿群体的爱心桥梁。

项目亮点介绍:

已与大连市慈善总会签约,成立目前大连市唯一专门对口孤儿群体的布谷计划专项基金,专一对口的将善款捐赠给儿童福利院;且具备丰富的义工人数储备,并计划走进福利院给孩子们带去关怀。未来计划将以大连市为辐射,将爱心传达给更多城市的福利院。布谷计划设计和运营多元业务形式,缓解孤儿群体一直处于公益荒漠的社会痛点探究、实践“互联网+公益”的创新发展之路。具备丰富的义工人数储备,不定期组织义工、义卖活动等,走进福利院给孩子们带去切实的关爱与关怀。

项目成果展示:

布谷计划项目与连市慈善总会,项目组成立了“布谷计划”专项基金,(大连市社会福利院目前只接受专项资金的转赠),“布谷计划专项基金”也是大连市内唯一一个对接“关爱孤儿”的公益项目基金。在2023年期间布谷计划已与东北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大连爱纳、知善行志愿者协会达成合作。

项目组线上及线下宣传推广已取得显著成效,项目组通过运营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实时跟进项目进度及项目成果,在抖音、哗哩哔哩、小红书、知乎、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运行账号。

image.png

项目名称:

锦绣山河——满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区域推广品牌

所获奖项: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辽宁省金奖

项目成员:王梓宁、朱蕴杰、郑周禹、成博、刘洛廷、周思辰、廖美涵、史晓玉、尤思雨、高艺轩、袁鹤轩、张扬、彭宇轩、任贺群、王禹鹏

指导教师:陈艳利、乔菲、孙晓燕、屈超

作品简介:

锦绣山河是一个以打造创新性锦绣非遗文化产品体系为宗旨,聚焦非遗传承与现代互联网科技融合,以文化加数字策略赋能非遗产业发展。项目是一个打通从设计、生产至推广的锦州刺绣多元化宣传推广全链条,推动锦绣文化重焕生机并发扬光大的非盈利推广品牌。

项目亮点介绍:

本项目在响应中央一号文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同时,依托锦州丰富人文旅游资源,打造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项目组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出发,秉持差异化、原创性的设计原则,填补市场缺位,用锦绣系列产品塑造锦绣世界,弘扬锦绣文化。用原创锦绣人物及符合“新中式”时代需求的穿戴甲、旗袍等特色产品进行海内外文化交流,向大众传递锦绣之声,向世界讲好锦绣故事,让国内外的友人领略中国州满族刺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项目成果展示:

团队深入锦绣发祥地,与沈阳故宫博物院传承人深度交流,接受锦绣文化陶。为了讲好锦绣故事,打造锦绣世界,团队设计了满满绣绣两个原创IP形象,彰显锦绣民族特色的同时更具传播性,演绎锦绣之魂。产品上,团队基于锦州刺绣基本样式,结合国潮文化与热门主题打造优质锦绣系列文创,为锦绣文化注入时代基因,锦绣文创好评如潮,获奖众多,得到广泛认可。锦绣山河系列文创与同类产品相比特色显著,质量优越,进行差异化竞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团队设计文创作品在一站式学生大厅展出,并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同时,团队搭建新媒体团队进行多渠道流媒体推广,目前海内流媒体加直播累计播放量达八百万余次,让锦绣山河携手锦绣文化成功破圈。

image.png

项目名称:

乐享银年:居家养老革新之路一激活社区价值,共筑颐养典范

所获奖项: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辽宁省金奖

项目成员:戴希洋、黄俊辉、袁子淇、冷浩亮、许卉、金宸驰、王艺璇、郭柏岑、李卓芸、陈秉庭、龚紫阳、吴熙玥、李俊喆、孙姝慧、陈岚舒

指导教师:陈文婷

作品简介:

“乐享银年”基于当今居家养老社区现状,进行资源的再利用,激活养老社区价值;通过创新的可复制模式将高品质养老服务无缝融入日常生活;建立独立养老社区,让老年人在熟悉且充满活力的社区中安享晚年。

     本项目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满足了老年人不同的需求;改善了其生活质量,构建了和谐、安全、宜居的社区环境,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

项目亮点介绍:

      “乐享银年”项目旨在基于当今居家养老社区现状,进行资源的再利用,激活养老社区价值,打造可复制的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模式,建立独立养老社区。以健康养老管理中心、农场养身休闲区、住宅区、颐养颐乐生活区和景观运动区五大板块为基础,实现对于中老年群体的住宅、休闲、社交以及健康管理多方面的需求满足,实现无法复刻的、精神物质双满足的新式退休生活。通过推出的可复制性社区养老模式,为更多的老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构建和谐、安全、宜居的社区环境,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建立跨代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通过组建技能交流小组,促使有技能的老人与年轻人建立联系,来解决老年人的孤独问题。

项目成果展示:

      “乐享银年”项目创新了养老模式,制定标准化流程,还能依据地区差异灵活调整,在宁夏银川桃李春风小镇,设计中医药锶温泉并开办老年大学分校,推广后可服务更多老人。本项目开展多元化的服务体系,通过健康管理与机构养老结合保障健康;通过举办“长青”颁奖典礼等活动满足社交需求;通过桃李农场提供田园体验并与老年大学合办声乐班助力老人成长。同时,引入智慧养老平台,涵盖多模块,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搭建跨代交流平台,从而缓解老人孤独,促进代际和谐。本项目试点进行落实,服务三个社区超过700位老人,响应政策,提升老人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融合。2024-2028年预计营业收入从5.5万元增至257万元,盈利前景良好。

 

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本届竞赛持续聚焦为党育人,突出群众导向和实践导向,坚持胸怀“国之大者”,扩大赛事参与,切实赋能青年,以创业竞赛为抓手,引导和促进大学生激发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本次比赛成果不仅仅是一份份荣誉,也是梦想的航标、是创新的火花,是青春最燃的证明。

青春无畏,恰是风华正茂,满腔热血,激发创意无限。学校团委将持续做好联动协调工作,积极推进参赛作品的培育与指导,为参赛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东财青年继续携手前行,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